電影取材自導演卓亦謙的親身經歷,描述任職於中學的鄭老師在校園意外發現一封沒有署名的遺書,在尋找真相過程中,卻讓他想起充滿暴力和遺憾的童年往事。與此同時,妻子林雪兒的婚姻危機和父親鄭自雄病危的雙重壓力下,他必須跟時間賽跑,找出企圖輕生的同學並阻止悲劇發生。
導演由一本童年日記開始,以過去現在敘事方式,穿插著主角不該被提起的傷痛,沉穩的導演手法勾勒出快節奏的城市中,自殺者低齡化的問題;精準俐落的剪接,使觀眾一步步走入主角心境,讓結局迴盪於心頭久久不散。
▲探討主題▲
(1)電影以兩段時空交錯,呈現主角童年與成年之間的心理傷痕。你認為童年創傷會如何影響一個人成年後的生活?
→ 帶領學生或觀眾理解「原生家庭」、「童年經驗」對人格養成與心理健康的深遠影響。
(2)老師在發現學生可能有心理困擾時,採取了哪些行動?你覺得學校或師長在學生心理危機時能扮演什麼角色?
→ 鼓勵觀眾理解:不只老師,每個人都可以是他人生命中的光,適時關心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力量。
(3)你如何詮釋這部電影對「求助」與「聆聽」的態度?是否引發你對身邊人的關心?
→ 啟發觀眾從劇中角色的壓抑與掙扎,轉向關照身邊那些「總說沒事」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