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次大戰的最後幾個月,22歲的小野田寬郎被徵召入伍,並在日本軍事學校接受了游擊戰鬥與情報訓練。他的訓練與傳統武士道並不符合,就在被派遣到菲律賓盧邦島作戰時,他唯一接到的命令就是「絶對不准自殺」,無論發生任何狀況、都要努力活下去…。
小野田登島後的第一項任務,就是摧毀盧邦島的機場和碼頭,反制試圖降落的美軍戰機。但這項任務卻以失敗告終,美軍的攻擊迫使小野田與隊友一路撤退,並躲進叢林之中。但戰爭很快就結束了。當日本投降的消息不斷傳來,卻都被小野田及隊友們視為欺騙戰術…。
他們一行人躲在叢林裡,以香蕉皮、椰子和偷來的米糧充飢。即使身處蛇蟲鼠蟻之間,也絕不因為饑餓而投降。就算日本搜索隊找到了他們,也都被認為是誘降的伎倆。小野田一心堅信,他正在執行一項秘密任務,就是要在皇軍重返之前控制該島,他深信戰爭從未結束…。
▲探討主題▲
(1)如果你發現自己過去的信念是錯的,你有勇氣放棄一切從頭來過嗎?
→ 鼓勵觀眾反思「承認錯誤」的勇氣與代價,以及個人價值觀如何隨著時間與經歷改變。
(2)小野田的信念為何如此堅不可摧?是他的責任感,還是他無法接受改變?
→ 探討個人信仰的形成與其心理韌性的關聯,並反思我們在面對現實衝擊時,如何適應或抗拒改變。
(3)在電影中,小野田拒絕相信外界傳單和廣播,堅信戰爭仍在繼續。這是否也反映了現代社會中,人們如何選擇性地相信資訊,而陷入自己的「資訊繭房」?
→ 將電影中的歷史情境連結到當代社會現象,探討假新聞、資訊不對稱與個人認知偏見等議題。